三七互娱内推

3.3 笔试 3.10 约面试 3.15 一面

3.25二面 4.6hr面

全部面完后感受:就流程和面试官来说,很不错的体验。能感受到务实高效的组织氛围。

后来和hr姐姐交流,她说一面是经理,二面是总监,总之能和大佬们交流也算学到东西了。

Hr面

对运营的理解?需要什么能力?

实习或校园遇到最大的问题?

对三七产品的了解?

三七工作强度大,能接受吗?

为什么选择三七?

1-2年内的成长规划?如果入职,半年内规划?

薪资期望?

一面 40min

对三七互娱了解吗?

介绍玩的比较多的游戏(大概意思)

介绍一个实习中的难点如何解决

概括一下这个难点中体现的能力(我废话太多,面试官听蒙了)

做游戏运营最需要的3个能力

把这3个能力放在你自己身上,十分制打分

3个以内你觉得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

兴趣爱好有什么

觉得自己抗压能力如何,再以十分制进行打分

反问

这个校招岗位负责什么品类有确定吗?回复入职后由负责人挑选

如果有幸进入二轮,会分具体项目组吗?回复不会(写面经的时候才发现自己重复提问了)

真实工作做体验

工作氛围:同事领导都是年轻人,所以行事风格以及相处模式都比较轻松。有事说事,小组领导比我大3岁,超可爱但也很专业。

还有就是在公司内部穿拖鞋的超多,感觉互联网企业都爱穿拖鞋。 工作时长:以前在网上查过很多关于三七的事,说实话有过担心。但来了后发现,就没有传闻的夸张。把交代的工作做好做完就行了。第一天下班看别人没走我也不敢走,坐在那摸鱼,可能无所事事的样子被老大看出来了?就让我回家。不过有事的时候也是真忙,有过一天搞到十点多,还好第二天会能推迟上班。

公司福利:这个和大点的互联网公司差不多吧,配电脑餐补电话补啥的,基本都有。这个有时间我问问给我内推的那朋友。 总之,上了快半个月,感觉还行,游戏公司确实比传统行业以及一些互联网公司要更随意一点,薪资待遇也要好一些。对我来说,在到处都在裁员的当下,找到一份薪资不错,行业发展前景不错(只要有人,就会有人玩游戏哈哈),且有上升空间的工作我已经非常满足了。

快来快来!

⏰三七互娱2025届春招正式启动!

【公司介绍】三七互娱是全球TOP20上市游戏公司,中国游戏厂商出海Top3,代表作品包括《斗罗大陆:魂师对决》《云上城之歌》《叫我大掌柜》等

【工作地点】广州

【网申链接】

【内推码】DS5cM2NQ(简历优先被筛选,加速流程推进)

✅招聘岗位包括:https://app.mokahr.com/m/campus-recruitment/37/58016?recommendCode=DS5cM2NQ&hash=%23%2Fjobs#/jobs

【游戏策划类】游戏系统策划、游戏数值策划;

【游戏运营类】游戏运营、海外游戏运营、海外用户运营;

【市场推广类】广告优化师、海外广告优化师、海外创意策划、本地化PM(英语/日语/韩语);

【技术开发类】AIGC算法工程师、运维开发工程师;

【美术设计类】视频设计师(UE)、视频设计师(AE)、3D动画设计师、广告设计师、视觉设计师;

#内推#
全部评论

相关推荐

03-19 14:49
已编辑
携程_产品经理(小语种)
三年前,我怀揣着期待和不安加入了携程,正式成为一名**产品经理**。回头看,这三年既有高光时刻,也有崩溃到怀疑人生的日子,但每一次挑战都让我变得更强,也让我越来越喜欢这个职业。今天就想聊聊我的心得体会,给想入行或者已经在产品路上的朋友们一些参考。  第一年:懵懂但充满激情刚入职的那会儿,我真的什么都不懂,整天在“听不懂”与“装懂”之间反复横跳。第一次参加需求评审会,研发、测试、设计、运营各个角色轮番发言,大家聊得热火朝天,我却一脸懵逼,会议纪要记得支离破碎,甚至连自己设计的需求点都被怼得体无完肤。  更要命的是,研发同学问了我一句:“这个功能的技术实现方式你有考虑吗?”  我当时愣住了,心想:“这不是你们该操心的事吗?”  后来才明白,一个好的产品经理,不能只管“做什么”,还要考虑“怎么做”。如果不了解基本的技术实现方案,不懂哪些需求是高成本、哪些是低成本,就很容易让研发团队陷入无效加班,或者因为实现难度大被直接拒绝。于是,我开始主动找研发沟通,甚至在项目推进时,跟着他们一起debug、跑测试、调API,慢慢地,大家不再觉得我是个“只会画原型的产品”。  那段时间,虽然经常加班到深夜,但看到第一个自己主导的功能上线,用户反馈还不错时,所有的辛苦都值了。  第二年:从执行者到独立负责第二年开始,我逐渐从跟着领导做项目,变成自己能独立负责某些产品模块。刚开始压力很大,因为这意味着你不仅要负责需求,还要负责**数据分析、竞品调研、用户调研、甚至跨团队沟通**。  有一次,我负责优化一个机票预订流程的功能,目标是提高转化率。为了找到问题点,我看了大量用户反馈、录屏回放,还找了几个真实用户做访谈,最后发现是因为**用户在填写乘机人信息时,经常输错身份证号,导致支付失败**。于是,我们调整了输入框的交互方式,并增加了身份证OCR识别的功能,最终这个环节的转化率提升了5%。  那次让我真正体会到:产品经理不是拍脑袋想需求,而是用数据和用户反馈去驱动决策。  不过,这一年也遇到了不少挫折。有个项目因为涉及多个业务线,推进起来困难重重,开发团队觉得需求不合理,运营觉得影响现有业务,大家争论不休。作为产品经理,我必须在各方之间协调、说服,甚至需要做一些妥协。这个过程中,我明白了**产品不是靠一个人能做成的,而是要靠整个团队一起推动**,沟通和换位思考比单纯的产品能力更重要。  第三年:挑战、责任与成长到了第三年,我已经能独立带一个较大的项目,也开始参与一些战略规划。这时候,产品经理的视角开始发生变化,不再只关注具体的功能,而是思考整个业务的方向,如何让产品真正产生价值。  这一年,我接手了一个全新的项目,需要从0到1搭建一套新的增长体系。没有历史数据,没有参考案例,一切都得从头摸索。团队从最初的方向不明,到逐步落地,再到最终效果超过预期,每一步都充满挑战。但当我们看到这个系统上线后带来的实际收益时,那种成就感无可比拟。  不过,随着责任变大,焦虑感也随之而来。产品经理有时候就像“背锅侠”,项目延期了,老板会问你为什么没推进好;用户投诉了,你得想办法去改进;数据表现不佳,你要承担责任……这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,产品经理不仅是一个创造者,更是一个负责到底的人。  最后的感悟三年的时间不算长,但足够让我从一个职场小白成长为一个能独立负责项目的产品经理。回头看,这份工作给了我很多东西:  ✅ **更强的逻辑思维**:每天都在分析问题、拆解需求、制定方案,不知不觉锻炼了自己的思考能力。  ✅ **更好的沟通能力**:从最开始害怕开会,到现在能自信地和各个团队讨论需求,沟通能力的提升是肉眼可见的。  ✅ **更强的抗压能力**:产品经理的日常就是“多线程处理各种突发情况”,但你会发现,面对问题的能力提升了,焦虑感就会减少。  当然,这份工作也很累,甚至有时候会让人怀疑自己。但只要你足够热爱产品、热爱解决问题、热爱创造价值,那就值得坚持。  未来的路还很长,希望自己能继续在产品的世界里探索,也祝所有在职场奋斗的朋友,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。  如果你也在做产品,或者对携程感兴趣,欢迎交流!🚀🚀🚀
携程工作强度 95人发布 投递携程等公司10个岗位
点赞 评论 收藏
分享
评论
2
6
分享

创作者周榜

更多
牛客网
牛客企业服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