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内部,产品和运营就好像是一对爱恨交织的生死冤家,他们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。 在互联网圈里,还流行着很多这样的段子: 在一个运营的眼里,事情常常会是这样的—— 假如数据特别好,用户上来了:看我们运营多牛啊…… 假如数据特别烂,用户没上来:产品做得太差了,你看用户都不爱用…… 而同理,在一个产品的眼里,事情也可能会是这样的—— 假如数据特别好,用户上来了:看我们产品多牛,有了好产品,猪来运营都能做好…… 假如数据特别烂,用户没上来:运营一天到晚干什么吃的,看别人的产品比我们烂多了,数据都能哗哗往上涨…… 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:产品就像生孩子,运营就像养孩子。其实这个说法还不是特别准确。 因为,孩子生下来后,模子是不能变的,但一个产品上线后,还需要在运营过程中不断迭代和调整。 所以,两者间的关系,产品方向和产品形态要决定运营的思路,反过来,又需要运营根据用户反馈和运营需求来决定产品的调整和迭代。产品负责界定和提供长期用户价值,运营负责创造短期用户价值+协助产品完善长期价值。 这当中,产品和运营间的关系之所以微妙,在于两点。 1.很多产品的长期价值并不是用户一眼就能感知出来的,而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和体验才能感知到的。所以,为了让用户得到这个长期价值,我们需要通过运营先去创造出来一些短期价值,以刺激用户愿意先去尝试使用它。 2.很多产品的长期价值不是一蹴而就的,而是必须借由用户的持续使用和反馈,经过长期优化迭代后才能成立的。所以,要是没有用户的使用和反馈,产品很可能永远无法形成真正的长期价值。因而,在产品的长期价值还不是那么确定的时候,运营需要先通过创造一系列的短期价值让用户能够先使用你的产品。 在面向用户的立场上,一旦产品的长期价值已经特别明确和具体了,这时候运营最应该做的事情,就是通过包装、策划、营销等一系列手段去面向用户把这个价值传递出去。这时候,运营所要发挥的作用,有点儿近似于传统意义上的“营销”了。只不过,对一个互联网产品而言,这样的状态,永远是很少的。大部分时候,一个产品都处于持续不断的摸索、调整中,需要运营一起参与去完善它的价值。在这个立场上讲,假如一家公司的产品和运营没法做到一条心,共同“以用户为中心”来做好自己的工作,最终共同为用户提供价值,其实是挺可怕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