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从“用户体验”去思考这个问题 我们设计一款产品、一个功能不仅要考虑它能带来什么价值,还要考虑它是否会给用户带来负担。 所以,这个问题最简单的思路就是从用户体验入手:我们可以从「撤回」会给用户带来怎样的体验,来倒推为什么微信没有做这个功能。 假设红包可以撤回,会有哪些场景呢? 1. 个人已领 你兜里有100块,你走着走着捡了100块,你非常开心。你继续走,到家之后发现丢了100块,这个时候兜里只剩100块。 问:你现在什么心情? 回到微信红包上来,你刚刚领取了朋友的红包,30s后收到一条消息:红包已撤回,66元已从你的微信余额扣除。此时此刻,你又是什么心情? 这种“得而复失”的愤怒比“从未拥有过”的失落来得更凶猛一些。 对于接收方而言,体验和心情双差。 2. 个人/群未领 微信本身就设置了“如果对方在24小时未领取你的红包,资金会自动退回到发送方账户”的策略,说明微信是支持「发送方」在“对方没看到”或“不想接收”场景下收回红包的。 ——毕竟,发送方的钱已经扣了,接收方一直不收,钱不可能一直冻结着。 抛开24小时系统自动退回的场景,如果对方未看到或不想领,这个场景下,采用和信息撤回一样的策略(2分钟内)对收发两方用户是没有任何影响的。 但如果这个功能被别有用心或是无聊之人利用了,也会带来负面的用户体验。 比如:现在经常有人发一条消息#[微信红包]恭喜发财,大吉大利#,等你点开发现是文字;如果有红包撤回功能,这种人可能会先发一个红包引起你的注意,然后马上撤回。 3. 群部分领/群领完 你在群里发了红包,有3个人抢到了,还有7个没人领,撤回逻辑应该怎么做呢? 方案一:选择撤回-仅撤回未被领取部分。 方案二:选择撤回-全部撤回。 抛开实现逻辑的复杂程度不说,无论你选择方案一,还是选择方案二,都会让抢红包的人不爽。 按照「损失厌恶」心理,同量的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.5倍。 其次,微信的产品设计理念中,在接收方和发送方有冲突的时候,微信更关注接收方的体验。放在这个场景下,微信是不会让一个发错的红包去损害熟人社交关系的。 交易行为一般是比较正式的行为,如果发错了对方是可以理解的,可以找对方追回。而不是在对方不知情、未允许的情况下,在你执行撤回操作后直接从对方的余额里把钱扣回来——这种交易是一种风险交易,以后谁还会用微信做交易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