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知道,目前主流的虚拟机实现都采用了分代收集的思想,把整个堆区划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;新生代又被划分成 Eden 空间、 From Survivor 和 To Survivor 三块区域。 为什么非得是两个 Survivor 空间呢?要回答这个问题,其实等价于:为什么不是0个或1个 Survivor 空间?为什么2个 Survivor 空间可以达到要求? 一、为什么不是0个 Survivor 空间? 这个问题等价于:为什么需要 Survivor 空间。我们看看如果没有 Survivor 空间的话,垃圾收集将会怎样进行:一遍新生代 gc 过后,不管三七二十一,活着的对象全部进入老年代,即便它在接下来的几次 gc 过程中极有可能被回收掉。这样的话老年代很快被填满, Full GC 的频率大大增加。我们知道,老年代一般都会被规划成比新生代大很多,对它进行垃圾收***消耗比较长的时间;如果收集的频率又很快的话,那就更糟糕了。基于这种考虑,虚拟机引进了“幸存区”的概念:如果对象在某次新生代 gc 之后任然存活,让它暂时进入幸存区;以后每熬过一次 gc ,让对象的年龄+1,直到其年龄达到某个设定的值(比如15岁), JVM 认为它很有可能是个“****”对象,再呆在幸存区没有必要(而且老是在两个幸存区之间反复地复制也需要消耗资源),才会把它转移到老年代。 总之,设置 Survivor 空间的目的是让那些中等寿命的对象尽量在 Minor GC 时***掉,最终在总体上减少虚拟机的垃圾收集过程对用户程序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