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特斯拉全球裁员被热议,但这种事我预计未来几年会在国内车企中间频繁上演,美国汽车行业发展到后期也就是三大巨头,国产汽车本身实力较弱,再加上近两年新能源品牌的冲击,很难说谁会真的活下来,另外对于想做顶尖技术人才招聘的朋友,我更是不建议进入这个行业,18年我去同济和北航做校招,当时和一些同学交流后明白,原来在他们心中车企和航天都只是保底的去处,虽然今天汽车行业已进入到智能化时代,不少的人才涌入开始做各种智能化产品,但我认为顶尖技术人才甘愿给车企做外包只是假象,最终时机成熟他们要革新的首当其冲就是这些车企。
全部评论

相关推荐

当下中国的经济与就业现状在某些方面与90年代的日本显示出一定的相似性:1.非正式工比例上升:90年代的日本经历了所谓的“非正规雇用膨胀”问题,许多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灵活性,增加了临时工、合同工和派遣员工的比例。这种趋势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两极分化,非正规员工通常享有较少的福利和职业稳定性。近年来,中国也出现了类似情况,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追求更高的效率,非全日制、合同工和劳务派遣等形式的灵活就业逐渐增多,这些岗位往往缺乏长期职业保障和全面的社会福利。2.工作机会与竞争:90年代的日本在经济泡沫破裂后,面临了经济增长放缓、企业裁员和新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。当前中国的经济虽然保持增长,但增速相较于过去有所放缓,加上产业结构调整,部分传统行业出现产能过剩,导致就业压力增大,尤其是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,高质量就业岗位的竞争变得更为激烈。3.人口老龄化:90年代的日本已经开始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,这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显著影响,如劳动力供给减少、养老负担加重等。当前中国也正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,这不仅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平衡,还对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金制度构成挑战。4.房地产市场:两个时期都经历了房地产市场的高度发展和随后的调整压力。9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对经济造成了深远影响。当前中国虽已采取措施控制房价,防止泡沫化,但仍需警惕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对整体经济和居民就业的影响。5.国际贸易环境:90年代日本面临美国施加的贸易压力,而当前中国也在应对国际贸易环境的复杂变化,包括与主要经济体的贸易摩擦,这影响了出口导向型企业的经营和就业形势。
点赞 评论 收藏
转发
整个行业从业者资历呈现倒金字塔结构,30-40岁年龄段众多,应届生一个office 2-3个,我知道的几家原厂都出现年龄断层,还是因为缺芯几年生意好,开始招应届生,可想而知,对新人并不友好,优质客户基本被“占坑”,拓新并没有那么容易,所以初期分配的客户资源基本盘很重要 #恩智浦#  #华为海思工作体验# 第二,IC销售一旦入行难以跨行,好奇心重,喜欢跳槽,追风口的人不适合,这行知名公司对销售技术知识要求高,产品线众多也有较高的学习成本,但这些在其他行业复用性几乎为,比如卖IT服务器的去卖云服务大模型,但从看到的大几百份履历来看,IC非常少人能跨出去,从业3年再跨基本不可能,除非向下兼容,可能存在从卖被动件传感器跳到主动件的小跨,从代理商跳到原厂的情况。更多的是换公司,但一直在服务特定行业的客户,推特定的产品,比如你在北京ADI卖医疗模拟IC比较多,继续跳去TI卖模拟。半导体即使在同一个行业,细分领域众多,隔行如隔山,社招跳槽的可选择性进一步收窄。知名公司销售稳定性好,基本不会有HC。不过凡事都有好坏,这行职业寿命长,越老越吃香,今年有家汽车做的好的原厂裁员先裁应届生资历浅的,和赚短平快钱的互联网逻辑不一样。社招也是5-10年经验起步。当你在这个行业人才pool以后,跳槽和你竞争的也是这个pool,其他难以跨行进来。一般销售市场占公司总人数5%左右,越知名的公司越不需要销售,比例越低。估算一下,TI,NXP,Infineon,ST,Renseas,Microchip,MPS,Marvell全国销售各小一百人,稍小众些的AMD,Intel FPGA品牌,做消费类或者客户集中的Broadcom,Qorvo,Skyworks,Macom,Sitime,Credo,Astera labs,Maxlinear,Cirrus logic,Wolfspeed,Allergo 人更少 #销售#  #德州仪器#
投递ADI亚德诺等公司6个岗位 华为海思工作体验
点赞 评论 收藏
转发
点赞 收藏 评论
分享
牛客网
牛客企业服务